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的楓橋鎮,
創建於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寺」,
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
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
其間曾多次於戰火,明清時期幾經興廢,現存寺宇多為清光緒、宣統年間所重建,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
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每年都有超過百萬的遊客到此參觀,
絕大多數都是為尋「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而來,
但近年新建的五級四面樓閣式仿唐佛塔「普明寶塔」,
雖已成為楓橋景區的標誌性建築,但卻讓寒山寺缺少了一份古味。
「大雄寶殿」是寒山寺正殿,雄峙台基之上,
露台中央設有爐台寶鼎,終日香煙繚繞,使寺院平添寧靜安謐的氣氛。
「寒山寺」除夕的鐘聲共計108響,有除舊迎新之意,
源于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每5天為一候),合計108。
如今寒山寺不單單是一座古寺,
寒山寺的鐘聲也不僅僅具有一般佛學意義上的功用,
是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氛。(網路資料)



傳說中的寒山寺,我在裡面早好久,原來重修的普明寶塔就是了。



它有開放一個樓層,不過樓梯不是太好走,
人多時會有點擁擠,但大家倒是很守秩序。



登上可以看四周樓房的頂。





大雄寶殿,週末的旅遊團果真好多。



香火鼎盛的寒山寺,樑柱上出現了一句《金鋼經》佛語。



這個除了祈求心想事成之外,看好多人難著錢幣往上頭,它也是許願塔。



這裡的香,似乎是先點燃兩柱蠟燭後,再用蠟燭點香。



彩香深受我家小朋友的喜愛。



常樂池。



連橋都好精緻。



對於寒山寺初印象和深印象--楓橋夜泊。





普明寶塔。



寒山寺外的爺孫。



往老街買絲綢去,不過今天是週日店卻開的很少。



愜意的貓咪。



楓橋大街16號,二嫂說這是大家都推薦的購買地,
真材實料不會被坑,我們一群人手滑了好多呀。



保暖的手套。



看到寒山寺呈現眼前真的很夢幻,
不過讓我更驚訝的是櫥窗中的大同娃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win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