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適合自己的對象,必須擴大生活圈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但是,擴大生活圈的同時,也要放寬自己的擇友條件,
不要隨便將別人貼上「討厭」的標籤,否則,可能錯失良緣。

世界上的人,雖有千百種;
卻有一種很簡單的二分法——把所有的人分成「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兩類。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不同的磁場,光看一眼好惡立判。
有的憑經驗、有的靠直覺。

交集多的,初初相識就一見如故。
交集少的,馬上分辨出「我們不是同一國的」。

年少的時候,我會很得意自己擁有一眼把人看穿的敏銳度,年紀漸長,
才知道「眼光犀利」和「表情勢利」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傷到別人的同時,損失最多的還是自己。

在不是很了解對方的情況下,輕率地貼上「我不喜歡這個人」的標籤,
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像一座堅實的城牆,
阻擋我們進一步認識對方,也失去向他學習的機會。

我曾經在《美麗人生的十大守則》這本書,讀到深有同感的一段話:
「你對他人的認知,其實就是自我反省的測量器。
你對別人的感覺,真正反應出的是你對自己的感覺,跟那個人本身的關係其實並不大。

你不可能真正愛一個人或恨一個人,除非那個人的行為,正好反射出你對自己的愛與恨。」

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不願意面對的缺點。
唯有心懷感恩地面對,並且透過自我反省及學習,才能在這個經驗中成長。

多認識多了解,事先熟悉可以縮短陌生的距離

因為主持電台帶狀節目的緣故,我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來賓見面。

從前我曾聽媒體界的朋友提過,受訪的對象決定他今天的工作心情是上天堂或下地獄,
如果碰到一位很難聊的對象,這一天就是不得超生的災難了。

剛開始的時候,光「應付」〈我對這兩個字的新解是:適當應對及付出友誼〉
這些來賓,對我而言的確是一大挑戰。
其中,當然包括上述兩種類型的人——「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

生性比較內向的我,在陌生面前向來寡言,再加上偶有磁場感應不對的問題,就會更加麻煩。
但做節目扮演「主持人」角色的時候,可容不得我在播音室現場結結巴巴,露出怕生而口拙的窘境。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必須很用功地在事前準備資料,
仔細研究這位來賓的生平事蹟,對他有足夠的了解,這種準備功夫做得愈周全,
我對來賓的熟悉度相對提高,見面時常有「一見如故」的親切感。

漸漸地,我發現沒有什麼人是值得花力氣去貼上「我不喜歡這個人」的標籤。

外表再令人討厭的人,其實都有可愛的一面。
態度多麼卑微的人,一定也有非常值得尊敬的地方。

試著去發現別人「可愛的一面」和「值得尊敬的地方」,是自己的福氣。
從這個發現的過程中,有很多驚喜足以破除心中的成見,豐富自己心靈的視野。

每個人都有可愛的一面,等你試著用心去發現要試著去喜歡一個你討厭的人,的確很不簡單。
但至少,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回歸原點,從做到「不討厭」對方開始。

然後,進一步地勉勵自己,說:「我一定要看看這傢伙有什麼好玩、可愛的地方?」
相信我,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心扉就漸漸敞開了。

每一個人就像每一片樹葉一樣,長得都不一樣,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其中趣味之所在。
只要願意用心,一定可以發現別人獨特而值得喜歡的一面。

除非,你一直閉上眼睛、關緊心門,不肯去看、去感受。

了解別人,努力發現別人可愛的地方,從自己的立場來說,是一種付出。
但也唯有真心付出,才會領悟別人回饋給你的,一定比你付出的還要多得多!

心理學博士傑克‧柏格〈 Dr. Jack Berg〉說:
「人類內心深處一直渴求被了解,正如同花朵需求陽光照射一般。」

友善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從了解開始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有了這種認識及準備之後,我們還是可以把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
一種是「初次見面就非常喜歡、投緣的人」、
而另一種是「經過了解之後,才發現他原來是一個這麼可愛的一個人!」
從此,世界上就沒有值得我們花力氣去討厭、去恨的人。

並非壞人不存在,而是我們花在結交可愛的朋友都怕時間不夠了,哪還有什麼多餘的心力去恨別人呢?


zwin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不是很漂亮的女孩子喜歡上一個帥帥的男孩子。

女孩子鼓起勇氣和他表明自己的心意, 那個男孩子是這樣回答的:
「其實我對妳一點意思也沒有,可是不應付妳一下的話, 大家都以為我是個很殘忍的人,
妳喜歡我的這件事讓我覺很困擾,所以如果妳為好的話,希望妳以後不要再出現在我面前。」

那個女孩子很難過。
她回家的時候走到一座橋,她在橋上禱告,希望神能讓她變的更漂亮,讓他喜歡她,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結果沒想到這座橋是有精靈的,精靈出現在她面前實現了她的願望,
第二天,那個男孩子就向她表白了,他說他從出生起就愛上她了,
 求求她和他交往,他也己經和之前的女朋友分手了。


只要她一點頭,他保證他這輩子只愛她一個人。

這本來是她夢寐以求的事,可是她卻猶豫了……
她說她考慮一下,於是她又回去問那個精靈 。

「這個魔法什麼時候會消失?」她問 。

「不會消失。」精靈回答 。

「他會愛我一輩子嗎?」她問 。

「他會愛妳一輩子。」精靈回答 。

「他會愛我一輩子........那......我會愛他一輩子嗎?」她問 。

「我也不知道。」精靈回答 。

於是女孩子拒絕了男孩子。

唉……連自己的心都掌握不住,又怎麼希望能夠掌握住別人的心呢?

擁有的東西掌握不住,而未曾擁有的東西,感覺起來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



zwin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f you cannot be a poet, be the poem./David Carradine

-- David Carradine


創作歌手為別人寫歌林林總總那麼多,詞曲雙修的「五月天」阿信倒是從別人身上得到更多抒發自己情感的機會,
也讓聽者從不同的歌手歌曲裡,進入阿信的內心世界。

做為歌手,身處花花世界,而且是偶像團體,但他總彷彿隔了一層站得遠遠的,我想,如果他不是歌手,他一定是作家。

從詞作裡展現的阿信又彷彿是心理醫師,三言兩語就能赤裸呈現草莓世代心理,
譬如:「我是如此清醒/不打算離去/也不打算真的愛你」(愛情萬歲)。
但在冷凝觀察的背面,阿信卻有相對反差的赤子之忱,
最近在品冠(無可救藥)乃至梁靜茹(可樂戒指)大量流出。

在阿信製作的品冠新專輯裡,「哄我入睡」寫出阿信武裝的外表下,多麼在乎愛情慰安的內心角落。
暑假在「楓葉紅麵館」裡打工,跟固執老爹學揉刀削麵,卻意外發現老爹當年愛的故事,阿信將這首歌寫成一篇小小說。
從而也可以理解在「可樂戒指」裡用糖果紙寫下誓言彷如夢幻少年的阿信。
這讓我想起今年「五月天」的小巨蛋演唱會,阿信身後褲袋掛著一隻玩偶小熊,隨著阿信輕快前進的步伐跳躍著。
現在他透過為其他歌手寫歌,同樣的赤子之心繼續橫向散放,感染聽歌的人,這樣的理念又比創作歌手彼此垂直較勁似乎又高了一層。

- 王祖壽,超音波周報(20061215),阿信赤子心 隨歌四處飄散




zwin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