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位置在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如果照Google的地圖檢視是從國父紀念館5號出口出來,
往星展銀行方向走,經過
DOZO再往前一段路口右轉就大約可以到。
但光復南路一大段路上,我們走了
5趟才發現這條路因為大巨蛋而封鎖,
基本上得從忠孝東路四段走才行,可是我們眼睛很大的問了大巨蛋的施工者才發現,
工地門口的小地圖有標示此路不通,而電線桿上有說明請繞道的資訊,我想很多人跟我們一樣找不到吧!
 




莫高窟──我人生中最想去的地方之一。人類因為一個共同信仰,而經數各時代的修建真的很不可思議。

 

展場一開始介紹敦煌和古絲綢之路,再來就是壁畫的臨摹法,國畫大師張大千本來花了3個月去看,結果花了3年多臨摹讓後人更加了解關於壁畫的歷史,真是佩服他的貢獻和毅力。

 



繪動敦煌展主要以石窟壁畫為主,如果在網路上Google一下,會更讚嘆那些修復師或臨摹畫家的厲害,在經過歲月的摧殘下原來的壁畫都已經可能斑白或退色,他們得去研究再復原它們或是把它繪出來展示在我們無法去當地的眼前。



這兩幅講述著各國王子、羅漢、俗家子弟對於釋迦牟尼涅盤時的表現,其中只有左幅上方四位超脫世俗。



在唐朝的宮廷制度,未生育的妃子和才人在皇上駕崩得剃度去皇家寺院當比丘尼度過餘生。



阿彌陀淨土經變﹝初唐﹞--描繪的是阿彌陀佛道場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展覽中這幅以3D動畫呈現。



展覽中我喜歡之一──飛天,又名香音之神,梵文乾達婆,象徵著快樂美好。



它有介紹各朝代飛天的演變和畫法。



另一就是藻井藝術,代表的是極樂世界,而各地和朝代也有所不同,

重點是展場類萬花筒的展現方式更是讓我目不轉睛,看完只能zzang阿!


中國寺院是方形頂




中亞和地中海地區則為是圓形頂




整個展覽是以壁畫為主,相對的就可以看出各朝代的演進變化。唐代的山水畫風



彌勒經變,講述的應該是一個極樂世界,裡面有說著路不拾遺和夜不閉戶等故事。



文殊菩薩騎一青獅,受科舉制度影響,學子一般崇拜文殊菩薩以求得智慧考取功名;官員則崇拜普賢菩薩。
往往兩菩薩同時出現在相對的畫面,說明唐朝社會對人有「德才兼備」的要求。
馴獸者為非洲黑人,反映了盛唐絲綢之路遠達的地區和暢通程度。




西方淨土經變(五代)
  文/官網

經歷了大唐盛世的輝煌之後,到了五代中國又一次出現了戰亂與分裂,通常中原戰亂,絲綢之路上就出現許多綠洲城邦國家。這樣絲綢之路就不能像大唐盛世那樣暢通,因為分裂在絲綢之路上的國家都各自為政的進行稅收,並常年戰事頻仍,在絲綢之路上做貿易的東西方商旅們要承受更多更大的困難。政治與經濟的衰落表現在畫面上的藝術語言則是繪畫水平下降、色彩單調、出現千人一面的程式化傾向,此時的絲綢之路一度衰敗到連敦煌畫師的日常繪畫顏料都供應不及。依畫也可以印證中國封建社會及絲路經濟的衰勢已趨形成,但畫面中宏偉的建築依然保有大唐氣象。




手勢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win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